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材化学院开展教学观摩活动:雨课堂+生活案例,激活高分子化学课堂

来源:培养办公室 时间:2025-05-07

5月6日下午,材化学院在5B-306教室举行本学期第二次集中教学观摩活动。胡涛老师主讲的《高分子化学》阴离子聚合专题课,为青年教师展示了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课堂教学新形态。

“同学们先扫二维码签到,两分钟后我们开始抢答。”上课铃未响,胡涛老师已通过“雨课堂”发布预习测验题。同学们答题完毕后,胡涛调出分子结构动画,结合错题着重讲解电子效应的影响。现场观摩的青年教师发现,胡涛老师的手机既是遥控器又是显微镜----轻点屏幕就能放大板书细节,滑动页面即可切换聚酯纤维实物图,连后排学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课中,胡涛老师也通过雨课堂实时检查同学们对控制分子量因素的掌握情况。

胡涛老师一直主讲《高分子化学》和《聚合物合成工艺学》两门课,曾获校第十七届青教赛二等奖,上课过程中善于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案例生动且贴近生活,同学们上课兴趣浓厚。“你们点外卖,奶茶杯、外卖餐盒,可能正用着阴离子聚合技术。”胡涛老师举起标注“PLA”的可降解饭盒,从环保餐具延展到聚乳酸合成工艺。当讲解活性聚合的“快引发、慢增长”特性时,她对比展示尼龙绳与橡皮筋的微观结构差异,用“拉面师傅揉面团”比喻分子链的精确控制,教室里响起一阵会意的笑声。

课后,听课教师与胡涛老师进行探讨。轻化系朱老师问,“雨课堂的弹幕功能会不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化工系王老师想知道,“讲解生活案例怎么避免娱乐化?”胡涛老师逐一做了解答。

材料系杨老师深受启发,“雨课堂的即时反馈强化了学情把控,而案例驱动的教学逻辑则打破了学科壁垒,引导学生从‘学知识’转向‘用知识’。未来教学中,我将借鉴这种‘工具+案例+互动’的三维模式,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同时融入更多思政元素(如环保议题),让课堂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材化学院本学期已开展两期真实课堂教学观摩,覆盖传统板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