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动态

校友动态

湖北工业大学报大篇幅专题报道我院多名校友

来源:湖北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17-05-04    点击数:

           423日,由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北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湖北工业大学“科学为工业服务”创新与投资高峰论坛在湖北工业大学成功举办。校长刘德富、副校长董仕节出席会议,省高新技术投资公司投资部马恒等来自40多家企业、高校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董仕节主持。会议期间,湖北工业大学报对我院多名优秀校友进行了专题采访。

QQ图片20170511144203.jpg

何斌 :大学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

 李孟

何斌,1997年毕业于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现任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423日,何斌回母校参加第一届湖北工业大学“科学为工业服务”创新与投资国际高峰论坛。而今年正好是他从学校毕业的第20个年头。

2007年,何斌破格升为四川大学教授。在事业上,他不断有新的突破。问及秘诀,何教授把“静心”放在首要位置。他说“不管什么事情,你决定做了,就不能白花时间,一定要有效率,而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提高效率。”他的第二大法宝便是建立在“静心”基础上的“积累”。很早之前,有人鼓励何教授去创业,被他坚决拒绝了,他说“在积累不够时,就去创业,是一件浪费时间、浪费资源的事情。”

何斌坦言,一开始进大学,对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并不是很喜欢。但他想,“一个专业,不是你一个人在做;一个专业也并不就是专业的名称所代表的一切。”于是,静下心来潜心学习,慢慢地竟然在材料学科领域越走越深,所以,他建议现在的大学生,学习不要拘泥于专业。大学四年时间很短,未来却很长,从现在的专业学习还看不到个人的未来,大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建立。他说:“你可以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你一定要学会本专业的思维方式。”

 

 

何教授表示,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比较封闭,与社会的实际接触太少。“大学生刚开始进入社会工作的两年会非常难,应该从现在开始把自己的长处和特色与实际问题结合,多与社会接触。”他倡导大学生“走出去”,去实践,去实习,去旅行,去体验丰富多彩的世界。

 

 

王小冬:炼成“铁人”柔情“反哺”

 记着 唐琴

王小冬1983年至1987年就读于湖北工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前身)橡胶与塑料工程专业,毕业后留校担任辅导员、化工系团总支书记,现任东莞市美厚塑磁有限公司董事长、荆州市美厚塑磁有限公司董事长、东莞市金橙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东莞市英捷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京山华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金的磁铁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前海世嘉方盛基金管理合伙企业董事长、深圳优点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工业大学粤港澳校友会秘书长。

已过半百的王小冬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总把真诚的笑容带给身边的人,让人忍不住想跟他多聊两句。

南下就业成“铁人”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让28岁的王小冬备受鼓舞。当初,王小冬以优异成绩留校,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南下闯出一方新天地。初到广东顺德,文化环境、生活方式的差异让王小冬心理产生了落差,但他决定留下来,一心扑在工作上,几乎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曾经72小时工作在实验室不下岗,大家都称他为“王铁人”。

王小冬对于“铁人”的称号一点都不惊讶,大学里他就有股“铁人精神”,学习勤奋,特别爱钻研。毕业后留校,整个化工专业只有他一个辅导员,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早上六点多钟开始工作,晚上十一点才离开学校。在忘我付出中,化工专业学生成绩突出,班级凝聚力强,他出众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

创业道路满崎岖

2002年,南下十年的王小冬已经是广东顺德磁电实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执行董事,但在企业转制时期,他再次做出新决定:自己创业。

创业无坦途,满是崎岖路。王小冬说:“创业时经历了前公司对我进行关于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诉讼,经历了非典,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都一一挺过来了。”他坚定地说,只有通过团队的稳扎稳打,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实体企业才能在多次危机中存活下来且变得强大。他回忆:“非典期间,我将整个厂区都封闭起来,只指派一两个人出去买东西进出,在厂区消毒,每个星期煮两次板蓝根给员工喝。坚持好几个月,在周围的厂纷纷倒闭的情况下我们的厂平安地度过了。”

回馈社会“反哺”母校

“我已经扎根在母校了,我这一辈子就是湖工的人了。” 30年,他毫不掩饰自己对母校的深情和热爱。王小冬积极和母校进行产、学、研合作,迄今招聘了20余名校友,并在企业内成立了湖工校友会。但是,他仍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他希望把精力、资金集中,这样才更有时间和能力回报母校。

 对在校大学生,他说现在是创业的好时候,选好项目、技术支撑、团队合作、依靠母校是非常重要的。

 

 

冷勇:夯实基础  自我增值

记着 赖晓玲

冷勇,1993年毕业于湖北工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前称)橡胶工程与塑料工程专业,从普通高校毕业大学生到热塑性聚氨酯领域中国产业界高端技术专家,冷勇颇多感慨,寄语大学生要扎实学好专业,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增值。

毕业20多年来,冷勇先后在浙江萧山市远翅塑料有限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上海路博润特种化工有限公司工作。“毕业生新接触到一份工作时,都会有一个从适应到学习再到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越快越好,这就是工作中的自我增值。当你发现眼前的工作提供给你的学习、生活平台不适合你继续发展,或者有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时,就要考虑换工作了。”冷勇回忆自己换第一份工作之前,在公司接触到了聚氨酯这方面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培训,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掌握的先进技术为后续工作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力。

同样,在美国工作的7年间,冷勇在公司内部换了很多不同类别的工作,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和理解能力、领导和管理能力均得到提高,最终由一个初级毕业生晋升成专技人员、部门的管理者。

源于在路博润特种化工有限公司会有更大的发展平台,2002年底,冷勇加入到第三个公司,领导并创建了当时跨国公司TPU业务在中国的第一个应用研发中心,实施了高性能石油勘探电缆连接器、军用野战软质输油管线、军用舰艇海上补给管线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因为绩效显著,2008年,冷勇被公司任命为在交通运输和电子业务方面的技术负责人,统筹管理公司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技术资源。

在冷勇看来,大学生在校期间首要任务就是把专业知识学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是工作的基础,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往往需要花一部分时间来适应这个环境,熟悉生产工作上的技术要求。

回忆起在湖工大的四年,一位教化工机械的徐老师给冷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用的不是课本,而是一张液压系统的图,老师旁征博引,认真听讲广泛思考后,冷勇的脑海中就留下了一张活的液压系统图。到了单位,冷勇立马可以修理比较复杂的设备,这让冷勇对母校——“工程师的摇篮”产生了深深的感谢和敬佩之情。

 

 

“不论你是因为喜欢而选择,还是被调剂到所学专业,你都要好好对待,并且热爱自己的专业。因为你可能在参加工作后,会对当初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而深表遗憾。”冷勇感慨道:“如果再让时光回到大学,自己肯定会花更多时间在专业课上,多走进实验室做实验。大学生走上社会后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方向,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多关注生活中正能量的东西,不断实现自我增值,才能走得更远。”

 

胡福友:成功的秘诀不外乎积极主动

记者  陈凌

1997,胡福友从湖北工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前身)化学工程系毕业,初入职场便是央企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但他74次跳槽,实现了员工、经理、全球500强企业高层的完美跳级,年薪也从不足万元到过百万。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毅然辞去薪金丰厚的稳定工作,自主创业,成立公司并很快成为业内翘楚。

天性乐观,能折腾、重情义,是同学们对胡福友的评价。大学期间,家境贫寒的胡福友每个周末都要去兼职,大二暑假曾独自一人坐了两天三晚的船到上海打工挣学费,下了船身上只剩下几块钱了。“在别人看来也许很苦,但我比较乐观,因为本来什么都没有,但凡去做,都是人生的增量,不去行动什么也不会有。”那个假期,他赚800块钱,那时一个月生活费才100多块,而他打工的路线也成为后来假期打工同学的经典路线。

到中国葛洲坝集团工作一年,胡福友成长为部门经理,但月工资也才仅有800元,很多同事工作八、九年,仍住单身宿舍,而公司每年还要招聘2000多名大学生,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他感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1998年,他到广东考察一批设备,先后去了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地,见识大长,回来后谢绝领导停薪留职的挽留,毅然辞职南下。

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制造公司做品质经理,这时月工资也涨到了6000元,买了人生的第一部手机。一年后,胡福友感到再做下去,个人发展没有增量了。1999年,他再次辞职进入SGS公司,做产品销售。别人看来,这次跳槽不仅离开了熟悉的管理领域,还脱离了熟悉的专业领域,但胡福友说:“我当时是这样想的,大学毕业两、三年是一个寻找职业方向的时期。”在SGS公司,胡福友经常全国乃至全球出差,一下子打开了视野,“我很清楚自己以后想干的就是做市场和销售。”

2000,胡福友又一次跳槽到德国汉高公司,依然做销售,但终于又和自己的专业有了联系。到了2003年,胡福友已是公司高层,年薪上百万,但他感觉自己已到天花板了,是时候出来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情了2004年初,他正式创业,成立了深圳市欧瑞来普实业有限公司。

“我觉得不管学什么专业,干什么行业,成功的秘诀都可以概括为积极主动。只有积极主动的心态,才会带来乐观的思想,高效的行动,良好的习惯,这样朋友才会越来越多,事业才会越来越顺。”胡福友说自己是个天生乐观的人,“我很清楚想要什么,并为之而奋斗,对自己走的每一步都很坚定,也不后悔作出的每一个决定,现在回头看也许很艰难,但身在其中并不觉得苦,相反还感到很有成就感,因为一直处于上升的过程。”

胡福友坦言自己乐观的性格源自家庭尤其是母亲的熏陶。他回忆,母亲8岁失去双亲,但她坚强果敢,乐观向上,克服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困难,独自带着年幼的弟弟长大,养育的四个子女也都学有所成。

“不管做好本职工作,还是创业,首要的是要果敢,其次才是有准备。如果总想着等准备好了去行动,那就永远走不出第一步。”他认为大学生刚毕业前两、三年,是职业发展的尝试期,这个时候一定要很努力很积极,慢慢和社会碰撞,越来越明了发展的方向,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胡福友还建议工科的学生多看点经济方面的书,扩展自己人生的宽度、厚度和边界,这些都会为未来增加很多发展的机会。胡福友说自己非常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经济方面的书,家里有几千册藏书,平常会很留心书评,寻找自己想看的书,平均三、四天就看完一本书,出差时包里也经常会带着一本书,最近每晚都要花一个多小时听北京大学薛兆丰的远程经济课程,“每天能抽出时间听听课,读读书,感觉很棒。”他对大学生说,在这个社会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是知识,知识不仅是各种证书和文凭,一纸文凭在毕业三年内也许还有用,但三年以后的发展一定是看一个人的见识、经验和思想,师弟师妹在校期间一定要多看书,多长见识。

 

 

 

 

https://smce.hbut.edu.cn/xygk/xyjj1.htm
https://smce.hbut.edu.cn/xygk/xyjj1.htm